《阿乙莎靈訊》讀後感
整本書內容架構蠻完整的,平舖直述的文字裡有很多的知識和智慧。
有一些冥想、幫助化解心結的作法跟練習,內容在阿乙莎的FB都可以找到,想嘗試的話應該蠻不錯的。
印象最深的一個是關於輪迴,以一種同步、平行的概念去解釋,也許人類的概念還很難去理解,但算是目前看到覺得最貼近自己感受的描述了吧。
另外則是提到關於動物、以及生命藍圖的部份,下面詳細分享。
關於輪迴
有一些冥想、幫助化解心結的作法跟練習,內容在阿乙莎的FB都可以找到,想嘗試的話應該蠻不錯的。
印象最深的一個是關於輪迴,以一種同步、平行的概念去解釋,也許人類的概念還很難去理解,但算是目前看到覺得最貼近自己感受的描述了吧。
另外則是提到關於動物、以及生命藍圖的部份,下面詳細分享。
關於輪迴
「當人類觸發的情緒能量並未得到滿足,能量尚未釋放完全,這些能量並不會消失,當因緣合和時,將再次地凝聚,並經由體驗終獲得釋放,只是這個能量的再次體驗的生物體,可能已經是不同的生物體媒介。 這些未釋放完全能量,其實已經和當下的你同時存在著,只是人類無法以目前能了解的線性時間觀念,來理解這個多重空間場域的運作方式。這部份文字敘述有點複雜,但實在是最接近自己目前對「輪迴」的主觀感受和理解!
你可以想像一下,如果將時間的線性概念移除,假設你處在一個無時間的場域,當你送出十種感知能量波,投向四面八方時,這些能量波將各自結合顯化,你可以調頻自己到其中一個跑最遠的能量波去感知,當你進入那個能量波時,你在原來的時空位置將消失,進入不同的時空位置,以不同的生物體型態接收。這情境對於目前地球人類來說,是不可能的體驗;因你們的生物體所處能量頻率,無法進行快速的跨頻段體驗。也就不會隨情緒振盪波位置,瞬間移動到其他的空間。這其實也正是人類在地球上,得天獨厚,可以享有的豐富情緒體驗機制,很多星際的存有,羨慕人類擁有情緒的原因。
在能量的源頭場域,各種生物體生命週期中,不斷創造各種能量波動版本,當人抓住自己一個版本頻段,嘗試去理解這個頻段的前因後果時,大腦最能夠理解和邏輯化現象的方式就是,認為那是來自自己的前世版本,因為人類的線性理解是有前後,有因果,沒有同步與平行。
靈魂意識,是一個或多個能量的集合體,能量在生物體型態顯化時,靈魂體的各種顯化版本,也在不斷的分裂、融合和演進。所以,處在一個生物體的靈魂版本,和另一個生物體的靈魂版本,是不完全相同的,從這個角度來看,要解釋靈魂輪迴,應說是宇宙中存在需要被繼續釋放,或尚待平衡的能量演進過程。」
--【靈魂輪迴的線性時間與多重時空】 文/Rachel 圖/Yusha
雖然有個篤信傳統信仰、從小就會向自己灌輸一堆「妳前世如何如何,我前世如何如何」這樣觀念的母親,但自己的主觀感受,其實原本是不太相信有「前世」這種東西的。原因也很簡單,因為我覺得我就是我,我有主觀的喜惡,也有自己的性格優點跟罩門,但我不記得所謂的前生,自然也不會認為這些就是所謂"前世"造成的影響或什麼的。事實上一度我幾乎也認為,那些堅持有前世的人,是否是把自己的主觀感受做了太多解讀了?!
這樣的想法,在幾年前遇到一些有點難以解釋的事情之後改變了。我也漸漸理解,有時候觀念的不同,只是因為感知的不同。當你感知到一些,現實的經驗難以描述的事物時,自然就會想尋求解釋。無論是往科學、心理學、宗教神佛,或者前生業障。
硬要從是否有神佛或前世這個角度去溝通時,很容易就流於各執一詞,沒有誰能辯倒誰。但事情的根源,往往只是每個人的感知不同。當有同樣的類似的感受時,也許就可以理解,那種想要再尋求更多解釋的想法。
而我對上面那段文字的理解是這樣的:如果在每個人身的個體意識之上,有一個更高的意識的存在,可能可以稱之為靈魂,或者輪迴主體的意識。這個意識體,可以當作是一個「玩家」。而這些曾經/現在活著的人身,就是輪迴主體意識也就是玩家,所創造出來的「角色」們。
這些角色,有肉身有大腦,當然也會有感受有思考。
角色的覺知,是可以真正掌控這具「身體」行動的主體意識。但在所謂靈魂或能量層面上,則是和某個輪迴的主體意識共享的。
靈魂=玩家=輪迴主體
人類=角色=此生覺知
當人身意識,感受到靈魂意識的資訊時,因為無法解釋這些資訊從何而來,自然就會把它理解成為所謂的前生/來生。
然而這些前生/來來,真的可以算是「自己的」前生或來生嗎?
所謂的輪迴主體或是靈魂,也許是具有更豐富感受的意識體,但他一樣有所缺乏,為了滿足其經驗或不可知的目的,而創造出屬於他的化身人類。在新世紀這一套裡,很喜歡講所謂生命藍圖或是生前規劃這些東西,但是這全都是以靈魂主體的角度去看。
在靈魂主體規劃人身的這些悲喜際遇的時候,此生的覺知根本是連嬰兒連單細胞都稱不上。
當所謂一切都是我的同意,是在我無法理解的時候就做了的決定,還能夠稱的上是「我的」決定嗎?
當感受到一些無法解釋的資訊時,我自己也為此懷疑很久。有同樣類似感受的人,必定也可以理解--因為這些彷如「前世」的感受,不是只有記憶上的,還包括情感上、生理上,會讓人很容易把它當作是「自己的」事物…
這就好像把自己爸媽、自己祖父輩的榮耀當作自己的榮耀,經驗當作自己的經驗…當然我不否認,從這些榮耀和經驗裡,可以得到很多優勢和資源…但同樣也得到很多痛苦和侷限。
我們在一無所知的情況下,就被丟到了這個現實。當此身結束的時候,也許也會再次回到同樣的豐盛和饋乏中。
這世上真正屬於我們自己的,恐怕是比我們以為的,還要少很多很多。
關於動物
動物的靈魂來自哪裡?
動物的靈魂意識和人類最大的不同,是感知後的再創能力有限。動物也有感知,但無法像人類經大腦思考及解構經驗後,進行再創造。人類在地球上不斷製造出無法再服務人類自身進化需求的振動頻率,這些振動頻率需要被轉化和釋放,因此,能量就會以動物體的形式被顯化出來,以滿足整體生態的平衡。人類發展畜牧業,也是在平衡自己龐大的低振動頻率需求。當人類的意識提升後,自然會減少攝食低振動頻率的食物,而地球需要透過養殖動物來清理低振動頻率的現象也會減少。
這段敘述我覺得很有意思。他很好地描述了人類和其他動物的不同,動物雖然再創造的能力有限,但因此也比較不會走偏離了原本的設計吧!這麼說起來,雖然覺得人類覺知擁有的和輪迴的靈魂主體比起來,少了很多,但卻也比動物多了很多--因為有更多解構跟再創造的能力,就算不能選擇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但是至少我們還有一點點的力量,選擇自己要創造出來的事物。
對應到人類圖的概念裡,哺乳類的設計包含了:G中心、薦骨中心、根部中心、喉嚨中心、直覺中心。
對應到人類圖的概念裡,哺乳類的設計包含了:G中心、薦骨中心、根部中心、喉嚨中心、直覺中心。
在感知的部份,人類多了情緒中心和邏輯中心,在動力的部份,人類多了意志力中心。就算是其他動物也有的中心,人類的閘門,也比動物多了很多。
以生物體的層面來說,人類比起其他動物,的確是多了很多解構、再創造的能力。但以靈魂層面來說,恐怕就很難說誰的高低優劣呢。
關於壞蛋的生命藍圖
而這個說法是從另一個角度去思考,如果在我的生命藍圖規劃中,假設,我想要一場戲,我要失去重要的人,而這無關業力,只是為了讓我經驗到某些事物。那在這場戲中,有個A要扮演我身邊重要的人,就有另一個B,要扮演那個壞蛋,一個加害者,帶走A。在這場戲裡,有一個加害者和被害者,但在另一個層面上,我和A和B,都是合作的夥伴。
在現世裡,A是被害者,但是為了讓我失去他時可以經驗到「失去重要的人」的體驗,他必定先和我建立美好的關係,這部份的美好,就是A在這場戲裡的回報,同樣的,B是加害者,他好像傷害了B,但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也失去了和B或我建立良好關係的機會,所以沒有這部份的體驗,就是他的回報。而對我來說,這樣失去的經驗本身,就是我的目的。
當在現世裡,發生了什麼事,這有可能是因為業力,也有可能完全無關業力,而原因到底是什麼,是很難去判斷的。
所以以人的角度,也許我可以去思考自己是否有把握和A相處的時光,B有什麼我不認同的部份,我應該如何避免,我認為法律制度應該要給B什麼樣的處罰,又或者是整個社會環境有什麼值得去省思的部份…等等,人活著就有很多面向可以去思考,最不需要的大概是去認為是前輩子自己欠B或B欠自己之類的。「在這個世界裡,一切都預先被原諒了,也因此,一切都被厚顏無恥地允許了。*」
*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米蘭‧昆德拉
以生物體的層面來說,人類比起其他動物,的確是多了很多解構、再創造的能力。但以靈魂層面來說,恐怕就很難說誰的高低優劣呢。
關於壞蛋的生命藍圖
如果一個殺死千萬人的大壞蛋自我感覺良好,他臨終時覺得,我終於做到了,我好滿足,這樣他也可以回到源頭,回到天堂嗎?那裡沒有人或上帝會審判他,將他送入十八層地獄,永不得超生?「是的,雖然我這麼說你們可能會非常生氣,無法認同。」這段的敘述很有意思,一般人遇到所謂的壞人,傳統的概念會往兩方面思考,一個是覺得這是自己的"業報"也就是自己欠他的,或是認為對方做壞事他會"造業",也就是也許現在自己的損失無法補償,但冥冥之中會有另一個力量把他欠自己的拿回來。
當然!祢最好解釋一下,不然我會覺得這個設計很有問題。「這樣說好了,如果一個十惡不赦的人以奪取他人生命來彰顯自己的存在價值,而他也非常滿意自己的試煉和傑作,他就是已經被應允扮演這個一般人不願意扮演的角色。你們很了解當你給出什麼,就會得到什麼,所以絕大部分的人會選擇成為愛與善的代表,付出愛而獲得更多愛的滋養,而為善也可以讓自己開心、愉悅。但是別忘了,當你們從源頭的定靜與無振盪中進入較低的三次元時,需要有相對於愛的另一種角色,才能給你們足夠的振幅來體驗到你們自己。」
「當這些人決定協助別人去感受相對於愛的惡時,他們已經給出了自己最大的愛,因為在進入低次元的世界時,他們放棄獲得愛的體驗。」「對你們來說,這很弔詭,但是當你們從逆境中迎向光明時,那段黑暗就是你們得以窺見愛的背景。是他們創造了一個讓你體會到愛的環境,成就你們成為那個愛。
你也可以反問自己,當你離開這一生,重新選擇下一次的生命體驗時,你會願意放棄被愛、被祝福的一生,成為讓他人得以窺見愛的背景嗎?」
有點困難,我個人是不願意的。「那麼,你會覺得他們這一生的十惡不赦沒有價值嗎?」
我很難在這個世界裡尊敬這些人,但如果在天堂,我想我會佩服做出這種選擇的生命吧!
而這個說法是從另一個角度去思考,如果在我的生命藍圖規劃中,假設,我想要一場戲,我要失去重要的人,而這無關業力,只是為了讓我經驗到某些事物。那在這場戲中,有個A要扮演我身邊重要的人,就有另一個B,要扮演那個壞蛋,一個加害者,帶走A。在這場戲裡,有一個加害者和被害者,但在另一個層面上,我和A和B,都是合作的夥伴。
在現世裡,A是被害者,但是為了讓我失去他時可以經驗到「失去重要的人」的體驗,他必定先和我建立美好的關係,這部份的美好,就是A在這場戲裡的回報,同樣的,B是加害者,他好像傷害了B,但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也失去了和B或我建立良好關係的機會,所以沒有這部份的體驗,就是他的回報。而對我來說,這樣失去的經驗本身,就是我的目的。
當在現世裡,發生了什麼事,這有可能是因為業力,也有可能完全無關業力,而原因到底是什麼,是很難去判斷的。
所以以人的角度,也許我可以去思考自己是否有把握和A相處的時光,B有什麼我不認同的部份,我應該如何避免,我認為法律制度應該要給B什麼樣的處罰,又或者是整個社會環境有什麼值得去省思的部份…等等,人活著就有很多面向可以去思考,最不需要的大概是去認為是前輩子自己欠B或B欠自己之類的。「在這個世界裡,一切都預先被原諒了,也因此,一切都被厚顏無恥地允許了。*」
*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米蘭‧昆德拉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