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靈與思覺之間,尋找真正的自己--〔通靈的藝術〕課程心得
前言:我為什麼來上這堂課?
週末參加了菩心願行的〔通靈的藝術〕一日工作坊,其實上課前我一直懷疑自己,為什麼要來參加這個課程。
自從兩年前的思覺失調事件之後,我對於所謂的通靈或是傳訊其實是非常警戒的,醫師告訴我最好聽到什麼聲音都當作沒聽到,不要跟他對話就是了,老公則覺得我當時是單一事件,過了就算了,好好過現在的生活就好。
但我心裡很清楚,一直以來我的腦袋和心中總有太多聲音和畫面,從前我只覺得自己想像力豐富,發病前我以為自己要通靈了,入院後我才知道這一切都是幻聽、幻想和妄想。隨著生活狀態的慢慢恢復,我雖然不再像發病前那時候聽到那麼多聲音,感受到那麼多事物,但還是時不時有難以理解的想法念頭冒進心裡,我總是告訴自己,不要再胡思亂想了,但我也想知道,有沒有可能,這一切有胡思亂想之外的解釋?
在過去,我理解了我的狀態在醫療上的解釋,我想要知道,在光譜的另一端,在這個世界上宣稱他們是通靈、傳訊者的那些人,他們又是怎麼看待所謂腦中有想法、聲音和畫面這回事的?
所以我背著醫師和老公(跟我老公說要參加內在直覺的工作坊😂 不好意思講出通靈這兩個字),默默地來到了這裡。
初入課堂:懷疑與熟悉交織的空間
心靈工坊位於大安區的一處大樓,是我曾經工作過的公司附近,因此來到這裡,也讓我回想起那幾年的感受,許多回憶翻上心頭。
進入教室,映入眼簾的是舒適的木地板,寬敞的圍坐式以及超大張的脈輪掛布。正中央擺了一個觀音神諭卡讓大家抽,我感受到整個環境舒適、受到護持的安定,以及矜持但歡迎的氛圍。
我抽了一張神諭卡「神聖長江」,這張卡講的是我正在接受神聖之水的淨化,我內在的能量之流以及人生道路的動力,即將發生改變⋯看完只覺得,經過兩年前那一樁,我可怕了突變了😅 拜託生命不要再來一些會嚇死我的驚喜。
召請與禮物:一場重新定義的連結
課程一開始,老師唸了一大串召請文,請了一堆神佛菩薩天使獨角獸⋯我聽過沒聽過名號的存有,還要大家一起跟著念,說真的大家跟念得七零八落的,感覺有點混亂,我自己則是說不太出口這個呼請,我總覺得這些神佛菩薩,你真的認識他們嗎?你真的相信他們是會幫助你的嗎?你又能確定呼請之後前來的是善類嗎?總之比請呼請,我更覺得我比較相信自己的感受和判斷,而不是把安全感和信任倚靠在這些看不見摸不著的存有上。
課堂上的氣氛雖然有點困惑混亂,但整體還是友善與好奇的,接下來,怡伶要我們每個人嘗試收訊接收觀音菩薩的禮物。
準備接收之前,我的想法其實是非常複雜的。我回想起兩年前的經驗,當時也有覺得觀音菩薩在與我連結,但後來我卻進入了完全失神的狀態,如果菩薩真的在護持著我,祂為什麼要讓我進入那樣子徹底瘋狂,喪失自我的狀態?那個過程對我和我身邊的人都是很大的傷害,也讓我無法不懷疑我與菩薩、以及靈性世界的連結。
然而隨著怡伶的引導,當她說觀音菩薩出現在你眼前時,我感受到一種好難以形容的感受,像是一個孩子奔向母親的懷抱,一種柔和但溫暖的氛圍包圍著我,這種感覺和兩年前我與觀世音菩薩連結的感覺完全不一樣。這是怎麼回事?哪一個才是真正的觀世音菩薩?如果現在的才是觀世音菩薩,那兩年前我接觸到的那又是什麼?
許多疑惑飛快地在我腦海中穿梭,而我的身體有自己的步調。我感受到觀世音菩薩出現在我的面前,給我一個充滿溫暖與包容的擁抱,祂遞給我一朵珊瑚紅的芙蓉,但我一接觸到那朵花,花就化為粉末,又凝鍊成一道細細的、散發出玫瑰金光芒的線。祂告訴我這是祂與我的連結,做為我的參照,當我懷疑我連結到的存有到底是什麼時,我可以隨時回來和這個感受核對。
我的經驗大概到這邊,其實也就是一霎時、幾秒鐘的事情而已,怡伶還在唸著引導語,但我已經又開始進入胡思亂想的發呆階段。我回想起兩年前出事後,我就不再替家裡的觀世音菩薩點香。發病的經歷真的讓我太受傷了,我覺得我在靈性上的探索是一場荒謬旅程,我不願也不想再與這一切有任何連結⋯⋯但我現在竟然還來到這裡,上通靈的課程,我怎麼會如此矛盾?我到底想得到什麼?
自由書寫:我與我的聲音們對話
時間就這麼過去,大家都接收完禮物後,接下來進入靈性書寫的部分。怡伶會唸出一串引導語,我們就從引導語開始,進行10分鐘的自由書寫,這次的三個主題分別是
1. 何謂神聖?何謂開悟?
書寫的過程我很驚訝,我可以霹哩啪啦地在10分鐘內寫了滿滿一張A4紙,過程中我感覺腦袋裡的意識狀態一直在切換,有時候像是導師般在開示,有時候像是我的自言自語和懷疑,有時候像是身體的聲音在與我對話,有時候我又感覺那像是一個更廣闊的什麼,藉由這具身體的書寫在與我連結。
我最有感的是關於通靈的一段話,在此節錄「我並不想要通靈,我要的是看清我到底是什麼,我的狀態,我的感受,我的真實是什麼,如果那份真實裡,有通靈或沒有通靈,或那是幻想、妄想,那都是我,那也是我。」
自由書寫結束後,怡伶請大家輪流自我介紹,講觀音菩薩送給自己的禮物是什麼,以及對通靈的疑問或好奇。
發問與探究:通靈、幻聽與妄想的邊界
首先怡伶就提到,靈性訊息的運作有很多形式,大多數人以為要看到、聽到才是在接收訊息,但其實訊息很常是以「心電感應」的方式在傳遞,突然的直覺或靈感,你以為那是自己天馬行空的想法,其實不同維度的存有就是這種方式在傳遞資訊。
聆聽的過程很有趣味,每個人接收到的禮物都大相徑庭,大家的疑惑如果有涉及共通的部分,怡伶也會順勢講解說明。
輪到我的時候,我分享了我的經驗以及感受,我說我想要瞭解,通靈、收訊,還是幻聽、幻覺、妄想,這一切要如何分辨?隱含的問題是,到底有多少精神病患其實在通靈,有多少通靈人其實是沒確診的神經病?通靈和思覺失調的分野,到底又是什麼?
怡伶告訴我,今天課程開始前,觀世音菩薩就說今天會有一位很特別的同學,他的經驗和其他人都不一樣,剛剛她再度確認,那個人就是我,她說她自己的經驗和我很不同,所以她很難說我的經驗是怎麼樣,我必須要自己去找出我的答案,但她請我相信這一切都是有意義的。
其實一路走來,我找過不少通靈人諮詢,那種一來就「你遇到了靈擾、你連結到了4D不良靈體」之類說詞的大有人在,而我發現那些越「自詡高頻」的通靈人,實際上能給我的資訊和幫助卻是越少(錢倒是沒少收,這過程我繳的「靈性智商稅」真的是甭提了),而從怡伶身上,我看到了她的謙卑、包容和平等心,有趣的是,從她的分享中,我竟發現和醫療觀點的共通點,也就是「回歸自身」這部分,這點我後續再做說明。
由於同學分享的過程中,怡伶也會補充穿插許多靈性知識,花的時間比較長一點,因此還來不及讓所有同學都分享完,就到了午餐時間。
下午的實作:測試與幽默並存的靈性訓練
中午休息過後,下午從訊息的測試開示。
如何確認接收到的訊息是正確的?怡伶建議了兩個方式:
1. 站紙測試
2. 肌肉測試
兩個方法都是藉由身體的反應去確認訊息到底是不是只是頭腦的想像。接下來就是同學們彼此的交換練習,然而我在「我有接收到靈性的訊息」和「我沒有接收到靈性的訊息」的測試中,肌肉測試O型環都是打不開的,也就是這兩句陳述句對我來說都是正確的。
跟怡伶反映後,她請我到台前測試,但換了陳述句
「觀世音菩薩一直護持著我。」
「觀世音菩薩沒有護持著我。」
這兩句話就感受到明顯的差別,前者為真,後者為假。
這讓我反思,問對問題真的很重要,如果我在「靈性訊息的接受」上這個問題沒有辦法分出差別,是否有接受、沒接受,有訊息、沒訊息,其實並不應該是我著重的焦點?這讓我想起一句話「不管你覺得你做得到或做不到,你都是正確的。」
在靈性訊息的接受上,很強調一點,要大家相信自己接受訊息的能力,也許對大多數人來說是如此,然而我就是那個確切又多疑的人,譬如怡伶講的那些驗證方式,就算驗證是真的,那也只是表示你這個人全身心的相信某件事情而已,那不代表那就是事實呀?就算兩個人測試的結果一樣,那又如何,那表示你們兩個都很相信,但世界的真實不是由你們幾個人的相信去定義的呀?
這個問題簡直是沒完沒了的思辨,只要一想起來,我就會陷入懷疑起一切的狀態,說服我需要更確切的證據,然而怡伶的測試完全換了一個思路。她不問訊息存不存在,而是問「護佑」存不存在,而我無法否認身體的感受。
我是被眷顧庇佑著的,即使走過生命的幽谷,我依然信任這件事情,我只是沒有答案,為什麼?是什麼?該怎麼?是否帶著這樣的信任和支持,更深入地去探究傳訊和通靈的本質,才是屬於我的道路?
與物對話:荒謬與真實的邊界模糊
接下來,大家嘗試了跟花、錢、隨身物品和教室裡的物品連結。
過程很有趣,也蠻好笑的,看著一堆人拿著花跟鈔票,想像這些物品對自己說了什麼,真的是有點荒謬。
但我回想起兩年前那時候的我,呃,真的是笑不出來,因為那時候我就是感覺路樹、電燈⋯什麼都在跟我說話,最好笑的是怡伶提到有一次觀世音菩薩出作業,要同學跟大便說話,現場一片譁然,我沒有說的是之前我就感覺過 = = 有一陣子每次大便我都感覺大便在跟我說話🤪 我也只是讓這種感受默默過去,我的世界就是如此喧囂又寂然。
在和物品連結的過程中,我注意到一件事情,大家花了很多時間觀察、感受手邊的那件物品,並細膩地去接觸、撫摸它,這種對待物品的慎重和溫柔,是平常我們很難感受到的,或許比起訊息的內容,更重要的是這種「惜物」之心,其實已經很少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感受到。
在教室物品連結的部分,我所連結的是一組酥油燈。本來我只想拿一個,但發現它是三個連成一組的,於是我就把整組酥油燈拿來感受。我平常就蠻喜歡點蠟燭的,我覺得燭火帶給我平靜並且有改變空間氛圍的感受。
在與酥油燈連結的過程中,我感受到一個畫面,同樣在這個空間裡,看似空曠的教室,其實有許多交織著的能量網絡,如同布幔一般,照拂過場域裡的每個人,而它們就穿梭在交替的帷幕中間,整理和編織,它們協同觀世音菩薩,在整個課程的過程中,護持著整個環境的能量場。整個畫面給我的感覺很像我在工作時的感受 = = 其實酥油燈就是在工作😂 但是我感受它的氛圍是很祥和端莊的,有點像是師姐那樣🤔 對自己的工作很慎重也很投入其中。它們想要傳遞給大家的訊息是:「在座的各位都是有福之人」。
同學們也輪流分享教室裡的物品說的話,很有趣,原本覺得自己是麻瓜,沒有通靈能力的同學,也都能講出一些內容,即使是那些明顯感受性沒有那麼豐富的同學也是如此,在教室的那個氛圍裡,似乎人人都有辦法通靈,人人都可以接收訊息。
但我也要說,這些訊息大多都是一些無法證偽的訊息,這是什麼意思?意思是蔬菜水果跟你說關心你的健康或祝福你,就算肌肉測試通過了,那又如何?你沒有辦法證明這些物品沒有傳遞這樣的訊息給你,或這個訊息是錯誤的。
但如果這個課程改成大家來通靈撲克牌,看看有沒有辦法知道牌面底下是什麼,這還會是一間人人都能通靈的教室嗎?
醫學與靈性的交會點:自我才是鑰匙
回到關於幻聽、幻想,和單純的想像力豐富要怎麼區分,這部分醫師曾經告訴我,最重要的是「你感覺這個訊息或聲音是外來的?還是自己想出來的?」如果你覺得是外來的,那是幻聽,如果你覺得那是「自己想像出來的」或「它如果會說話,可能會這麼講」的意念推論,那是正常的想像力在發揮。這是醫療上的說法。
當來到通靈課程現場,怡伶提到一個觀念,通靈或傳訊,並不是你說我講的給予接收,而是一種「同頻共振」。如果不是你身上的一部分,你在意、理解或是能夠思考所及的訊息,你是感受不到的。
當你的心中充滿恐懼與懷疑,自然會接受到許多來欺騙、測試你的訊息,當你的心是安定並有信任感的,接收到的就是庇佑護持的訊息。因此,要問這個訊息的來源是正確的嗎?是真的訊息還是幻想,要先問自己,我心裡有沒有妄念,有沒有恐懼?
醫師和通靈人的語言雖然很不一樣,但我看到其中共通的部分,都強調「自我」在這個過程中的重要性。
沒有什麼東西是在你之外。如果你真的覺得有一個「外來的聲音」在跟你說話,請你去看醫生。
但如果你是感覺到你和某些頻率共振,並感受到一些訊息,或許我們可以解構出以下幾個步驟
1. 先承認,這樣的訊息,無論好壞,無論帶給人什麼樣的感受,這都是自己的一部分。
2. 接下來,可以藉由一些測試,去看看這些訊息是只有腦袋這麼想,還是你是全身心地這麼感受著的?如果是前者,當作自己的幻想就好,真的不用太費心,如果是後者,一般就會把它當作是「確認過」的訊息。
3. 最重要的,是你打算拿這些訊息做什麼?是知道了、感受到就好,或是生活上需要做一些調整或行動,或者會想要把這些訊息再跟更多人確認或分享?
這個過程一步一步,我感受到的是流程上的嚴謹性,這也和我發病那時候的狀態很不一樣,我那時候的訊息真的是一個接著一個雪片般來,無時無刻處在和環境共振的狀態,我其實沒有時間用邏輯去整理一些思路或陳述句,或去確認或證明我接收到的訊息的真偽是什麼。
當真偽已不重要,我只想找回那份喜悅
又或者其實我在意的不是真偽。我在意的是那種感受。
被確診為思覺失調,和從疾病康復的過程,讓我非常受傷和痛苦。但我從不諱言,已發病但確診前的那段日子,我是非常快樂的。
萬事萬物彷彿在我之內,都與我連結,我活在一種難以形容的喜悅和通透,我是笑著走向瘋狂之路的。
回到為工作和家庭煩惱的當下,我有時候會想,是否一個瘋子才活得比較快樂?也許他在那個我們看不到的世界裡,體驗著我們想像不出來的無上極樂,那是生命裡不可承受之輕,嘗過那種滋味真的很難再忍受壓抑自己。
我不願再瘋一次,但我有沒有可能再進入那樣子的狀態,同時保有理智而不失去自我?
我有沒有可能回到那種喜悅充盈的狀態,並且,把那樣子的感受,也帶給身邊的人?
怡伶反覆提到一個觀念「訊息第二,能量第一」,也許比起執著於訊息的真偽,更重要的是回到當下,確認自己的能量感受,並把自己的頻率調整到比較舒適的狀態。
結語:我還在疑惑,但我願意繼續走下去
課程的最後,怡伶讓大家抽一張牌卡,彼此分享牌卡的內容和簡單的課堂心得,課程到這裡差不多結束。
整體來說,這個工作坊算是知識教授、實作以及分享交流並重,怡伶說這是堂通靈的健康教育課,我覺得這是很恰當的形容,課程裡釐清了許多大家對於通靈的疑問,而最重要的,我想是對通靈懷抱的「平常心」。
當你明白訊息無所不在,人人都可能通靈時,對於靈通的分別心自然就會褪去,取而代之的是對他人、對自己設計的尊重以及好奇。我可以做到的是什麼?我可以感受到的是什麼?我有沒有可能更善用這具身體,讓我此身此生,更有價值、活得更美好?
回到一開始的問題,我想要知道通靈、收訊,還是幻聽、幻覺、妄想,這一切要如何分辨?課堂中給了一些方法,雖然不能完全說服我,不失為一種階段性的保證。
但更重要的是我領悟到,執著於訊息的真偽,或許是在靈性辯證的過程中抓錯了焦點,或許我們要觀察這個人、觀察自己的狀態,是清晰坦率的,還是混亂虛假的?是喜悅祥和的,還是驚懼交怖的?而我們又如何讓自己在生活中,更多地處於那些比較正向的狀態?
真實也許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富有層次。
這堂通靈課,沒有辦法完全解開我對靈性的疑問,但它讓我再次相信:我可以重新探索,也許不再瘋狂,也許可以保持清明,也許可以活在現實中,也同時擁有靈性深度。當我們不再追求「能不能通靈」,而是回到「我現在是誰、我想成為誰」,那麼通靈就不是終點,而是一條通往自己、通往世界、通往愛的橋樑。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