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設計中直覺的來源

人體圖左側三角形這個中心,原文「Splenic Center」直譯脾中心,中文人類圖翻譯作直覺中心,是以其功能導向去翻譯,但其實人類設計中,會讓人產生"直覺"感受的,可不是只有脾中心 :P 原文資料可參考
The Axes Of Awareness: How Centers of Awareness Function
【翻譯】察覺的軸線:察覺中心如何運作 by Eleanor Haspel-Portner, Ph.D.

以下分享對這部分資訊的心得

圖片來源:BEYOND HUMAN DESIGN
上面那篇文章,個人覺得最有價值的就是這張示意圖了 0.0+
圖中描述了一般我們說的「直覺」其實會有三種來源,一個是脾中心側帶來的「身體直覺」(body instinct),一個是情緒中心側帶來的「感覺直覺」(feeling instinct),以及薦骨中心純粹的「本能直覺」(gut feeling,人類圖說法叫薦骨回應),這三種直覺,都會傳遞到大腦,整合為頭腦可以察覺到的「心智直覺」(mind instinct)。

在這中間,薦骨其實才是個體存在的根本,真正回應生命的中心,脾中心和情緒中心則比較像是同時偵測外在環境和薦骨回應,各自用不同的方式去判斷,再在邏輯中心整合並提供解釋。

雖然脾中心、情緒中心及薦骨中心都會帶來某種「直覺」的感受,但身而為人,往往還是要透過頭腦去解釋這些感受,讓人意識到「這是我喜歡的人」「這是我不想做的事」…像這樣的陳述句,然後才漸漸形塑成一個人、可以說是思想或價值觀的東西。

頭腦中心的模式,好處是可以讓人有某種程度的依循,不會因無法預期的薦骨、脾中心反覆,或是在情緒周期的高低影響下來來回回。
頭腦中心的框架,實有穩定我們日常生活的功能。
頭腦中心的解釋,也讓我們可以比較好地和其他人溝通。畢竟,總不能在生活中接受/拒絕每件事情時,都跟他人說「因為我的薦骨有/沒有回應」,是吧 :P

然而頭腦中心的優勢,也是其侷限所在。和活在當下的脾中心、薦骨中心,以及周期性的情緒中心不同,頭腦中心的判斷方式,是無時無刻、不分過去未來的,頭腦中心串連起每一個生命的瞬間,給我們時間延續性的感受,但過去的美好不保證可以沿續到未來,過去的失敗也不代表未來不可能成功。

在已經歷和未發生中間,還有很多無窮的可能性,而些可能性,只有暫時放下頭腦無窮盡的喃喃,找回人類設計中,其他中心的感受力和判斷力,細細體會生活和內在帶給我們的經驗,再將這些不同來源的訊息,整合回我們的頭腦,無論是經由邏輯的修正、抽象周期的回顧與轉換、或是不可預測的突變,讓頭腦的模式、框架或解釋與時俱進,跟上我們的生命軌跡,而不是反而限制了自己的體驗與發展。

人類圖是區分的知識,而這種分別的知識,要透過實踐才能長成智慧。不管這些感受、或是所謂「直覺訊息」是來自那裡,重點是在區分後,還是要回到個體身上,在生活中不悖己心不違己志,一次次地盡可能做出,更接近屬於自己的正確決定。

新的一年,祝福大家也期許自己,把握住那些薦骨和脾中心說出真心話、或是情緒中心回到清明的瞬間,每時每刻,都可以是一個新的開始。


延伸閱讀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