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被指控抄襲時,我的靈魂怎麼面對自己

那天早上,我像往常一樣打開社群,準備迎接新加入的朋友。
入群申請的欄位裡,一句話赫然出現:
「抄襲很不酷。」
老實說,我當時的反應不是羞愧,而是:「蛤?是我嗎?」
儘管覺得不太可能,直覺依然告訴我:這不是一句隨意丟出的評論,它可能是寫給我的。

靈感來自他人,行動來自我心
事情的起點,來自我在 Threads 上看見一個名為【14天美好感恩練習】的活動。
我很欣賞那份發心,也覺得這樣的感恩串聯很有意義,於是我留言詢問活動細節。後續才發現這是一個為期14天、需繳交費用、參與實體聚會的小型人際串連活動。

理念雖好,但整體形式與我的期待有落差,所以我選擇不參加。
然而那份「透過每日感恩來看見生活的美好」的靈感,已經落在我心裡。

我心想:「這份美好的心意,不必侷限於一種形式,也許我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來實踐。」

於是,我根據自己的方式重新整理了文案,在自己的社群裡發起了《21天感恩練習》的活動。

沒有收費、沒有名額限制、沒有實體聚會,純粹只是一個希望大家每天寫下感謝的事物,彼此溫暖支持的社群活動。

錯誤的地方,我看見了
我確實疏忽了一件事。
在撰寫活動文案的時候,我因為一時疏懶,直接套用原活動的標題及部分語句,心想「反正理念不同、形式不同,應該還好吧?」

我沒有在第一時間標註靈感來源,也沒有事先徵得同意。
這並非出於抄襲的意圖,而是來自靈感共鳴時的直覺流動,但我也知道--動機不惡意,不代表形式上沒有疏漏

對方發現後,在公開留言與私訊中質問我、指控我「抄襲」,甚至說:「在靈性的世界裡,凡事有業。」(直接升級成靈魂業力攻擊!)

我內心雖有震驚,但也知道:他的不舒服,是合理的。
我沒有逃避。我當下就向他道歉、刪文、重寫文案,並在新的貼文中公開感謝他的靈感啟發與提醒,希望能化解他的情緒。
我也在社群中邀請他進一步對話,並私訊說明我所做的修改,希望能讓他感覺比較舒服。

他的回應起初是「可以的~沒有問題呦 :)」,但後續卻又似乎覺得我重寫的文案「避重就輕」,並在我詢問還有什麼能為他做的時候,表示「我不想浪費能量再解釋」、「事已至此,不願再多回應」。

最終,他選擇退群、終止互動,而我留在原地,滿頭問號。

我的靈魂如何面對這一切?
我回到內心,問自己:
「我真的抄襲了嗎?」
「我真的想要從他人那裡奪走什麼嗎?」
「我這麼真誠地去回應、修改、道歉,為什麼還是無法被原諒?」

我的答案是:我沒有惡意,但我有疏忽

我願意承認那個不夠謹慎的自己,並從中學會更多創作裡細緻的倫理界線。
但我也認為我不需要用別人的框架來審判自己。
我道歉,是因為我尊重對方的情緒,但這不代表我真的認同那種「你用了我幾個字就是抄襲」的標準。
我對創作有自己的一套,我不是那種沒底線的創作者,我只是沒那麼神聖化「文字產權」。

這場風波讓我感受到一種創作者間的微妙張力--靈感是流動的,但界線是具體的;善意可以共享,但形式不能模糊。

我學到:
  1. 要寫自己的東西,就乾脆一點,不要懶。懶會被誤會,還會被扣業力分數。
  2. 不是每個人都能理解你的創作方式,有些人對「字句」的執念比靈魂還大。
  3. 靈性界也會吵架,而且更有殺傷力,因為會說「你有業」。
  4. 就算努力做了補救,也不一定會換來和解。

內心深處,我很清楚知道,我不是壞人,我也不是抄襲者。
我只是想把一個好點子,用我的方式推動下去,讓更多人受益。
我沒有偷光,我就是光。

感恩,也包括這些不容易的時刻
在這21天的感恩練習中,我並不只是感謝美好的、順遂的、被肯定的事情。
我也感謝同事的拒絕、女兒住院時的擔憂,甚至感謝這場「抄襲指控」所帶來的衝擊與成長。

因為真正的感恩,不是「只看見光明」,而是願意在黑暗裡也相信:這裡有我能帶走的禮物。

結語:我選擇繼續發光
我不是完美的人,我會犯錯、會遺漏、會走錯方向。
但我會誠實面對、會道歉、會修正、會持續學習。
這就是我靈魂的態度。

這件事告訴我,出於善意的路不總是被讚賞鋪滿,有時會有誤解,有時會被批評,甚至在靈性世界裡,也不見得所有人都願意理解你。

我仍會繼續創作,也會繼續感恩,因為我知道:這是我靈魂選擇的路。
這篇文章,是我誠實的記錄與整理。
它不是為了辯解,而是為了整合與祝福。

如果你也曾在創作中被誤會、在誠意中被懷疑,希望你知道--你不孤單,讓我們用更清晰的邊界,更堅定的信念,守住自己靈魂的光。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