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的學習:與友人共同解構不適感

我和K重新看過一遍影片的內容,中間停頓無數次,不只討論T的分析,也討論T的言語帶給我們的感覺。
而讓我收獲最多的是,原來我在影片檢視過程中的不適感,不見得是一種錯覺!身為空白情緒的我,總是很習慣撇除情緒,理性看待事情,我也會有情緒,但大多數時候,我對那些情緒是陌生的。而情緒權威的K,則是習慣無時無刻與自己的情緒待在一起。

她清晰的指出,影片裡那些部分讓她感到不適,她也引導我感受自己的情緒,去分辨T所說的內容,那些是正確的,那些是不符合我的真實的?當個人的想法和術語機轉混雜在一起,有時候很難分辨那些是客觀設計上的事實,那些是主觀的揣度和想像,「他說你在用人類圖逃避自己,但他這樣說不也是在用人類圖批判你?」當K這麼說時,我竟感覺那麼解氣!
好像心裡一股鬱悶有人替自己抒發了的感覺,也許不要用太玄乎的方式去理解,我在影片中所感受到的不適,或許就是一種情緒上的不舒服,只是我對自己的情緒太過陌生,才花了這麼長的時間才漸漸搞清楚。

這個過程讓我覺得非常療癒,我更清楚了那些是屬於我的真實,那些不是,而我也劃清了界線,如果T對我有所誤解,那是T的事情,我清楚我自己是誰,不需要跟任何人澄清或證明。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