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圖】生產者與顯示生產者的人生策略-等待,回應
生產者 圖片來源:Jovian Archive |
生產者與顯示生產者 Generators / Manifesting Generators生產者最關鍵的特徵是其有定義的薦骨中心,而所有關於生產者的知識和策略,也都要圍繞著薦骨中心其獨特的表現。
非自己主題:挫敗
人生策略:等待,回應
目標:滿足
想像你在逛著商店,而店裡有各式各樣的東西,大多數的東西可能你根本不會注意到,但有些東西會打動你,你會注意到,有興趣,想在手上把玩,研究它的特性,甚至想要把它帶回家,好有更多時間地可以看到或使用它。薦骨中心就像是那個逛街的人,它沈默,是因為它在等待可以打動它的東西。而它最受祝福的能力在於,任何它喜歡、感興趣、有回應的事物,它可以自己把它建造出來。
想想看,所有你喜歡的事物,你不需要求外界,求其他人,你自己就能夠生產出來。有定義的薦骨中心,生來就具有源源不絕的創造能量。
生產者的問題常常是在於,社會、家庭、身邊的人、甚至你自己的心智,認為你需要的東西,不見得是薦骨要的東西。
生產者的問題常常是在於,社會、家庭、身邊的人、甚至你自己的心智,認為你需要的東西,不見得是薦骨要的東西。
這也是為什麼,在生產者的策略,會強調要等待,不要發起,因為薦骨本身,沒有去分析、設想自己想要的是什麼的能力,它的設計,就是對來到它面前的提案回應「Yes or No」,而如果一個人是自己發起任何事情,一定是得經由頭腦、心智的分析判斷,在這個過程中,往往就忽略了薦骨的意願了。
生產者最重要,也是一輩子的課題,是認識自己真正可能成為、真正願意去做的是什麼,而這條道路,就是由薦骨回應所舖設而成。
薦骨的特點是,雖然它本身會有對事物的好惡,但無論有或沒有回應,在個體的驅使之下,它都可以一定程度地作用起來,然而如果做的是它不喜歡的事物,你就會在生活中經驗到所謂非自己主題的挫敗感受。
你不見得做的不好,甚至有可能得到很多外在的肯定,但這種挫敗是來自於薦骨的不情願,當薦骨被迫做著自己不想做的事情時,無論是做的時候,或是做完回頭看著自己的成果,都會感到輕重不一的挫敗感。
輕微的挫敗感,其實是很好的指標,讓你知道自己應該要減少投入、調整方向,然而如果忽視自己內心的挫敗,而持續地做著自己不喜歡的事情的話,長久累積,可是會把生命裡的快樂全都腐蝕掉。
而相對地,薦骨有回應的事情,帶給你的指標,則是一種滿足的感受。這種感受不用等到外界給你肯定,甚至有時候,也不用等到成果展現,光是在過程,就可以帶給你持續的滿足感,這就是薦骨回應的選擇,所帶來的神奇魔力。
而相對地,薦骨有回應的事情,帶給你的指標,則是一種滿足的感受。這種感受不用等到外界給你肯定,甚至有時候,也不用等到成果展現,光是在過程,就可以帶給你持續的滿足感,這就是薦骨回應的選擇,所帶來的神奇魔力。
事實上,比起主動構思發起,再花了許多時間,確認這不是自己要的,對生產者來說,等待其他人的提案,再以薦骨回應做決定,反而會是比較有效率的方式。
關於生產者,很常聽到下面二個問題
「分辨不出有沒有薦骨回應怎麼辦?」「等待的時候要做什麼?難道什麼都不做嗎?」
等待的過程,生產者可以做任何他真心喜愛的事情。
如果不知道自己喜愛的事情是什麼,表示你和自己的薦骨真的太陌生了,需要回到第一個問題,好好檢討一下 XD
我想這個狀況,要先放下頭腦的設想和期待,從好好活在當下,用心體會自己的感受開始。
無論是讀書、工作、生活上遇到大大小小的事情,完成一份作業,完成一份簡報,看一部電影、參加一場聚會,聽到一首歌、品嘗一杯咖啡…不預設想要的是什麼,只要讓自己經驗不同的環境事物,從生活中所有細微的體驗,去感受什麼是自己喜歡、自己不喜歡的事物。
當你越來越清楚什麼是自己經驗了會滿足、開心的事物,什麼是會讓自己感覺挫敗、無力的東西,這時,就表示你已經漸漸分得出來,什麼是薦骨有回應及沒有回應了。
每個人有回應的事情,可能有很大的不同。有的人在歌唱中找到滿足,有的人在寫作中找到滿足,有人在整理資料、計算比對中找到滿足,也有人在煮一碗麵中得到滿足。
能做著自己喜歡的工作,簡直是生產者的大確幸!
但如果暫時沒有辦法,也沒有關係喔,即使只是為了生活的工作,也要先喝一杯自己喜歡的咖啡,沒有工作的時候,更要盡可能地只做薦骨有回應的事,一點一滴地在生活中,讓自己有更多時候是處在開心工作的狀態。
生產者要對自己的能力有信心,他們有創造世界的潛力,因此更需要珍惜自己的能量,確定創造的過程,是自己享受的,創造出來的事物,是自己喜歡的。
怕閒而硬找事做,把力氣花在不值得的任務上,而沒有留空間給真正值得的事情,才是最大的可惜。
認識自己,探索自己薦骨的創造力和可能性,把最能讓自己滿足的事物,真真實實地帶到這個世界,這是生產者生命旅程中最美好的任務。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