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納情緒,管理行為--《身體平衡,就有好情緒!》讀後感

本書作者提倡身心平衡的概念,認為身體上的狀況,會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而心理情緒沒有適當的排解,也會累積變成身上的病痛。
書中詳述了生心理如何互相影響,如何調整生理環境,心理排毒,最後分析各種常見問題的解法。

我最感興趣的是其中提到關於心理及情緒的部份,覺得作者寫得是深入淺出,條理分明又仔細。其實書中整理的已經很清楚了,以下僅就我特別有感觸的部份簡單摘要分享,完整的內容請見原著。

心理排毒,從接受情緒開始
情緒不是罪,而是一種感覺,就像視聽嗅味觸覺一樣,是上天給我們的禮物,讓我們體驗這個世界,美好和痛苦的情緒都各有任務,藉由這些情緒,我們才能了解什麼是自己喜歡的、需要的,什麼是自己不喜歡、不想要的。
如果我們不肯定自己的情緒,就沒辦法偵測到外在的環境,我們做的事情,就會跟環境失去連結。好比,我非常討厭他,卻還是對他超級好;或是他對我超級壞,我還是好愛他…長此下去,我們的情感與行為,會出現嚴重的斷層,這種斷層,常常讓我們處在惡劣的環境中而不自覺,最後導致身心都出了問題。
一個人要得到真正的身心健康,就要從養成好習慣,接納、肯定自己與他人的感覺和情緒開始做起。
這段開宗名義地肯定了情緒的功能,並且指出忽視情緒的嚴重後果--那些在我們身邊許多匪夷所思,卻又屢見不鮮的故事,也許背後的根緣,全都來自於沒有好好正視自己與他人的情緒。
首先,在自己有情緒出現時,不需要壓抑,也不需要管理,而是好好地感受、接受它。接受自己的情緒後,我們要和其他人溝通,讓他人正確地認知自己的情緒。以下是四種常見的情緒溝通模式
  1. 肯定式:我的情緒是什麼+什麼行為讓我有這個情緒+我所需要的行為是什麼(我+我+我)。ex.「我感覺不被尊重,因為你遲到,下次請你準時到達。」
  2. 攻擊式:只講人別人,不講自己的需求,他人只知道自己那裡做錯了,卻不知怎麼做才對(你+你+你)。ex.「你不尊重我!你有沒有想過我的感受!」
  3. 被動攻擊式:不告訴對方自己的感受,而是告訴那些可以懲罰對方的人,或是做對方不喜愛的事。ex.對方遲到,自己口頭上說沒關係,但之後的相處卻故意擺臭臉、生悶氣。
  4. 被動式:什麼都不講。ex.對方遲到,自己不僅口頭上說沒關係,行為上也和對方準時到時一模一樣
書中推薦的不意外是第一種方式,但這部份我有一點想法,一般來說,肯定式比較不會激起對方的情緒,但某些人可能需要用攻擊式的方式,才會正視你的情緒XD 而被動式雖然是把情緒往自己心裡壓,但在一些場合,能完全喜怒不形於色,說不定也是很重要的能力,至於被動攻擊式,我認為是最容易操縱他人的方式,反過來說,如果總是很容易被某個人牽著鼻子走,可以思考看看,是不是其實被對方的情緒操縱了自己。
那一種方式比較好,其實見仁見智,理解自己、理解原來有這些不同的方式,理解溝通的對象、場合和目的,做適當的調整,我想才是不二法門。
接納、肯定感覺和情緒後,要以它為基準,做行為上的管理。我們了解、溝通自己的感受後,若沒有在自己或他人所做的事上下功夫,沒有行動,等於沒有改變,這些了解和溝通就沒有意義。就是因為溝通完沒有確實做好行為的管理,才會有那麼多人覺得「溝通」是浪費時間,因為「說了也等於白說」。
情緒不必管理只需接受,行為才需要管理。接受自己的情緒,改變自己的行為,才能改變生活,取得對外環境的掌控。
這段對我來說是醍醐灌頂XD 因為他給了很明確的指標,不只是要你接受放下。情緒不用「管理」,而是好好感受、適當表達,但是行為則一定要有目的性的「管理」,才能夠真正改變、創造自己想要的生活。我們常常是管理(壓抑)情緒,接納(自己其實不喜歡的)行為,才搞得自己不開心又無法改變,所以我特別把這部份列在標題,當作警惕。
後面還有很多如何分析情緒記憶,看出自己及他人的行為模式,以自由意志重建潛意識等等的內容,就不多載了。有興趣的人推薦去找原著來看。


※從以上連結購書,本部落格可以得到微薄的收益※

Comments